当前位置: 首页 > 联系我们 > 学团动态 > 正文

活力满满,欣欣向“龙”——学子眼中的故乡年

【来源:活力满满,欣欣向“龙”——学子眼中的故乡年 | 发布日期:2024-03-14 】

孔明灯,又叫天灯,俗称许愿灯、祈天灯,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。孔明灯在古代,现代人放孔明灯,多作为祈福之用。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,象征丰收成功,幸福每一年。

每逢喜庆日子或盛大的节日,宜春的人们都点起孔明灯来表达他们的美好心愿。宜春人让孔明灯冉冉升向苍穹,以祈求心愿能实现。


藏历十二月二十九,按照藏族传统习俗,当天晚上家家户户吃古突,迎接藏历新年。“古”即九,这里指二十九,“突”即突巴,是一种面粥。藏族腊月二十九吃古突以示除旧迎新。

突巴团里分别包有石子、辣椒、羊毛、木炭、硬币,代表“心肠硬”、“刀子嘴”、“心肠软”、“黑心肠”、“发大财”。吃到这些东西的人要即时吐出,引得众人大笑,为除夕增添欢乐氛围。


炸肉丸子一般都会做成圆形,所以它的寓意是非常吉利的,象征着美满和幸福,也有团团圆圆的寓意。

它也是北海人大年三十年夜饭的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,一家人团团圆圆,这才叫过年。丸子为这一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,同时预祝下一年的生活也会美满。


折纸,一种看似简单却充满无尽可能的艺术形式,从古至今,折纸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折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唐朝,当时它被用作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。

周口人尤其喜欢折纸,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乐趣,还成为了一种周口人富有创造力的表现方式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折纸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当地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。


青海社火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民间艺术形式,它不仅反映了青海汉族的生活习俗和信仰观念,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敬畏。

青海社火的起源与远古时期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有关。这种崇拜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祭祀“社”与“火”的风俗,并形成了社火这一传统当地民间特色活动。


在绍兴,人们过春节多举行舞龙仪式,其寓意主要包括迎接新年的到来、祈求丰收、吉祥、平安和幸福。
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龙是力量和尊贵的象征,能够行云布雨、消灾降福。此外,舞龙也是华夏民族勤劳、勇敢、奋进、坚毅、拼搏精神的体现。

表演也十分精彩,不仅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,更送去了新年祝福。

铁花在当地流传过程中,不断吸收放鞭炮、放烟花、耍龙灯、打铜器、游社火等多种艺术元素,逐渐形成了恢弘壮阔、气势磅礴、喜庆吉祥的独特表演风格。


剪窗花的意义是烘托节日气氛、辞旧迎新、接福纳祥,表达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。窗花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,通常以神话故事、传统习俗、花鸟草木为创作对象,内容丰富,题材广泛。

窗花的图案有很多种,如龙凤吉祥、鲤鱼跳门、牡丹花开等,每一张窗花里都有着剪纸人独一无二的念想和期盼。


“套花”在郴州也被称为桃环或套环。标准的套花,有6个大圈6个小圈,寓意一年里的6个大月和6个小月,套花环环相扣,寓意着阖家团圆。

郴州人有在立春之际做“套花”和赏桃花的传统习俗,大家立春烹香,咬“春”迎春,祈愿新的一年六六大顺,团圆美满。


花灯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,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。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,它酬神娱人,既有“傩戏”酬神的功能,又有娱乐的价值。

现代社会多于春节、元宵等节日悬挂,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,祈求平安。